設(shè)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會員風采>會員風采

薛梅:文學的教與寫,讓我成為我自己

發(fā)布時間:2021-08-19     來源:河北政協(xié)

放大

縮小

  人物名片

  薛梅,女,滿族,河北承德人,文學碩士,國內(nèi)訪問學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22 期少數(shù)民族學員?,F(xiàn)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教授,任承德本土作家研究室主任,文學與傳媒學院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南民族大學特聘研究生導師,湖州師范學院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廊坊師范學院河北詩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為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理事,河北省第十二屆政協(xié)委員,民進承德市委副主委,承德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有專著《承德詩歌簡論》《與面具共舞——中國網(wǎng)絡詩歌研究現(xiàn)狀》,四人漢英雙語詩集《短詩選》,參編《中國網(wǎng)絡詩歌前沿佳作評賞·下》《承德滿族》《豐碑》等。曾獲河北省第十三屆“文藝振興獎”、河北省第六、七、八屆“文學評論獎”、《詩選刊》2016“年度優(yōu)秀詩人獎”、承德市第四屆“文藝繁榮獎”;2018 年河北省十佳“最美教師”、民進河北省委“雙崗建功”先進個人、承德市“三育人”標兵、承德市“巾幗英雄·魅力女性”十佳候選人等榮譽。

  題記:請微笑,請對視,態(tài)度都浮在生活的措辭里,我們都活在彼此的相遇中。

  我常想,“謝謝”二字最為蒼白。但除了這兩個字,很多時候,我們無從呈現(xiàn)我們的心與真。因為人的一生,太多這樣或那樣的相遇,太多感動、感激、感恩,而除了這一聲從靈魂里發(fā)出的“謝謝”,又有什么可以承載得了呢?而相遇,又是人生多么美妙的事情。我想每個人都一樣,正是很多珍貴的相遇成就了我們的一生。

  不忘初心,固守本源,于我而言,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面真實的鏡子。它總是照見我自己,并常常鞭策著我,那就是每一步前行的時候,都不要忘記上溯一條河流,如果生命是一條河流的話。當我回望,當我審視,當我思考,我深深懂得,這是一種多么奇妙的相遇———文學是扎根于我生命、生活、生存之中的血脈,摯愛則是生生不息的奔涌。

  鐘情文學,無外兩種因緣:一是不想做自己,二是只要做自己。這都讓我對文學充滿了向往,原來做不做自己,文學都會成全我們。世界上還有比文學更善解人意,隨心而動,充分顯現(xiàn)或隱匿的形式嗎?我很幸運,文學讓我與專業(yè)教學、和業(yè)余創(chuàng)作攙扶而行,最終成就了我自己,只做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最好的自己。一句話,文學蘊藉了我的愛與真、善與美,讓我生命的底色愈見豐厚。

  我始終認為,我的寫作與我的教學息息相關(guān),我的寫作、我的教學與我的理想息息相關(guān),我的理想與我的信仰和堅守息息相關(guān)。這本身就是個雙修的過程。30 年的文學教學與10 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我將教學、科研、創(chuàng)作三位一體,以德育人,以情動人,以文化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磨難,我用自強不息和樂觀向?qū)W的態(tài)度,始終向真、向善、向美,這不僅成就了自己獨特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學風采,還成就了作為一名評論家和詩人所具備的獨特精神風貌。

  以身示范,以心正人,以愛筑夢,我就是要做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溫度、有情懷的知識分子。

  感恩父親,培植理想的種子

  我出生在木蘭圍場,一個王朝遵循祖制進行“木蘭秋狝”的地方。我的父親生前是縣教育局副局長。他高師畢業(yè)后即響應號召,來到木蘭圍場支邊。17 歲就當了小學校長,在教育戰(zhàn)線上一干就是一輩子。他這一生,是將所有熱情都獻給圍場的教育事業(yè),在縣里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良好的口碑。父親話不多,總是很威嚴的樣子,但話一出口,就令人信服。我小時候,父親并沒有給我留下多少印象,因為他常年在鄉(xiāng)下辦學,我對他全部的認知只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不斷給我們買書籍做禮物,在那個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父親始終讓我們的精神富足。想父親了,就讀書。不想父親了,也讀書。毫不夸張地說,是書籍陪伴了我的童年,讓我的世界變得溢彩流光。

  慢慢地,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幸福。小學時的我就是一名講故事的能手,在圍場小學的校際間小有名氣,經(jīng)常被各學校請去講故事;初中時便開始一本本寫讀書筆記,做演講;到了高中,已是圍場一中第一本文學刊物《尖尖角》的編輯人員和主創(chuàng)者。特別幸運,我在高中時遇到兩位非常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是他們更明確地引領(lǐng)我走上文學寫作道路。在填報大學志愿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好像我的作家夢真地近了一步。

  不過大學分配的時候,我曾有過一些糾結(jié):到底是去學校當老師,還是去報社做記者,或者進承德大學辦公室寫材料。那時候我膚淺地認為,記者和辦公室秘書都是在寫作了。但猶豫之后,小學一年級曾經(jīng)脫口而出的理想再一次沖擊了我。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知道,小學一年級的課本,有最初的信仰教育,開篇第一課是“我愛北京天安門”,根植我們內(nèi)心的家國之愛;第二課是“為人民服務”,樹立我們內(nèi)心利他意識:第三課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培育我們不斷修正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的向?qū)W之心。一年級是被不斷問及你長大想做什么,或長大要做什么樣的人,或你的理想是什么的初教階段。這個時候是學生們最踴躍發(fā)言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沒有遠大的理想是很丟臉的事,是很不合格的事。我記得第一次被問及時,特別激動,大聲說:“我要做老師!”這脫口而出的理想,不是因為剛上學就知道討好老師,而是我的父親就是我身邊的老師,課本所說的家國之愛、利他精神,以及向?qū)W之心,我的父親就是活生生的榜樣。

  深思熟慮之后,我能夠理解了父親一輩子的教育忠誠,再加之哥哥姐姐在考取大學非教育專業(yè)學習之后,都留在了相關(guān)的領(lǐng)域工作,家里需要我責無旁貸來子承父業(yè)。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是父親教育生涯最光榮的事情。我最終選擇做了一名專職教師,一做就是30個年頭。其間也有很多機會出去,但我終是放棄了在很多人看來那么難得的機會,始終安心在教學一線,從事自己喜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學工作。

  感恩文學,養(yǎng)育精神品相

  從事大學的文學教學工作,讓我受益匪淺,對人格的養(yǎng)成、精神的鍛造都非常重要。首先是熱愛。老話說,干一行愛一行,這就是箴言。其次是責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崗敬業(yè),職責相守。因為這種責任會讓我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既能保持教學激情,又能理性地看待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教育對人的化育之功。第三是勤學善思。給學生一滴水,需要儲備一桶水。要給予他們正能量,引領(lǐng)他們樹立自覺的學術(shù)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敏銳的時代精神。

  其實文學課堂就是一門大創(chuàng)作,如何起筆、運思、升華都需要殫精竭慮;從宏觀到微觀,從史論到作家、作品,從思想到藝術(shù),都需要洞燭幽微和真知灼見。所以,教學的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積累、不斷完善、不斷升華的過程。為補充知識學養(yǎng),提高教學水平,我曾先后到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做訪問學者;在河北師范大學脫產(chǎn)完成研究生學業(yè)。其間,經(jīng)歷了愛人和二姐兩位至親的意外離世。這突如其來的苦難和悲痛最終都化作我更加努力學習的動力,給女兒以榜樣,給學生以楷模,站起來,好好生活好好愛。我一邊撫育年幼的女兒,一邊照顧古稀之年的母親,整整12個春秋,傾心付出,努力耕耘,一邊躬身為86 歲高齡的母親送終,一邊迎來女兒考入內(nèi)蒙古大學研究生的喜訊。

  或許人生的長度無法延長,但是一定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在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遨游在文學的海洋,與他們一起做好人生的命題。課堂教學受到專家組和師生的好評,被授予河北省“最美教師”、承德市“三育人”標兵、學?!扒嗄旯歉山處煛薄皟?yōu)秀教師”“巾幗英雄”等榮譽稱號。在科研中,帶領(lǐng)同仁一起建設(sh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兩個校級重點學科,創(chuàng)建“承德本土作家研究室”和“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中心”,積極承擔省市人文社科課題,在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及主編參編論著,出版專著《承德詩歌簡論》和《與面具共舞——中國網(wǎng)絡詩歌現(xiàn)狀研究》,成為學校首批“學術(shù)帶頭人”,多次獲得省市各級科研獎項。作為政協(xié)委員,能夠傾心關(guān)注社會熱點,將其納入到學術(shù)研究視域之中,完成《挖掘非物質(zhì)文化潛質(zhì),拓寬文化產(chǎn)業(yè)空間》《關(guān)于在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shè)中加強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建議》《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資源,加快承德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承德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與民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京津冀文化人才交流引進與培養(yǎng)》等多項調(diào)研報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將詩歌與評論作為飛翔的雙翼,正是云卷云舒臨萬象。我的詩歌作品刊發(fā)于《北京文學》《詩刊》《星星》《詩潮》《詩歌月刊》《詩選刊》等刊物,文學評論刊發(fā)于《作家》《文藝評論》《文藝報》《延河》《詩探索》等雜志,不僅多次獲得河北省文學評論獎,還獲得了河北省第十三屆“文藝振興獎”、承德市第四屆“文藝繁榮獎”,獲得《詩選刊》2016 年度“優(yōu)秀詩人獎”,并有幸被河北省文聯(lián)推薦到魯迅文學院少數(shù)民族作家班深造。

  回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成績永遠屬于過去,而我們只需奮力前行!

作者:     責任編輯:張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sandcrabproductio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