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wèi):做好“委員作業(yè)”功夫在詩外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新修訂的政協章程對委員履職盡責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大家做好新修訂章程實施第一年的“委員作業(yè)”,不僅能提出好的提案,也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上一份好的履職報告。這既是對新一屆政協委員的諄諄要求,也是對所有政協委員的殷切期待。作為連任三屆的老委員,我從履職經歷體悟到:“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闭f委員要做好“委員作業(yè)”,交這份履職報告,關鍵就是要在平時下功夫,在日常見真章。
所謂平常,就是指兩個方面,一是要聚焦黨政關切,圍繞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中心,服務國家和地方黨和政府領導工作思路大局急需的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二是要著眼民生關注,把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放在心上。要用政協委員的眼睛去看,發(fā)現問題;用政協委員的耳朵去聽,聽到老百姓真實的訴求;用政協委員的嘴巴去表達,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談不談;用政協委員的文字去表達,寫好提案和調研報告。
政協委員要對標黨政關心的重大問題,緊緊圍繞中心,自覺服務大局。
一是圍繞全國政協重大選題建言資政。全國政協圍繞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課題,每年都組織開展專題調研與視察,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我的許多提案選題,就來自全國政協調研。我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先后到十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分別就學前教育、農村義務教育、職業(yè)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足跡遍布城市、農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連片特困地區(qū)。我利用參觀、走訪、座談等形式,收集大量實證資料,撰寫了一系列提案。
前不久,隨全國政協教科衛(wèi)體委員會主任袁貴仁赴山東濟南、青島和云南調研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情況。我提出,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是準公共產品,我建議還是要“三個一點”:家庭負擔一點、政府補貼一點、社會支持一點,共同提高學前教師待遇。要研究通過購買職業(yè)年金,讓沒有編制的老師到退休時能夠和有編制的老師享受同等待遇。另外,我建議恢復幼兒師范學校,再輔之以完善的教師職前職后培訓體系,解決師資的困境。
二是圍繞民主黨派調研任務開展專項民主監(jiān)督。按照中共中央部署,民進中央對口湖南省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jiān)督,我受聘民進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jiān)督領導小組顧問。2018年,我先后5次赴湖南省衡陽市、懷化市,深入貧困地區(qū),以問題為導向,為驅窮致富出謀劃策;分別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和民進中央副主席、民進上海市委主委黃震率隊進行督查調研;隨民進中央、財政部聯合調研組,赴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以“教育扶貧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為重點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jiān)督調研,并向湖南省反饋監(jiān)督意見。此外,爭取上海市教委支持,遴選上海市楊浦職業(yè)技術學校、上海市大眾工業(yè)學校赴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與衡山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開展校際合作簽約儀式,探索扶貧、扶智結合的模式,即依托上海優(yōu)質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專業(yè)、師資、品牌優(yōu)勢,對口貧困地區(qū)職業(yè)學校師資培訓、課程開發(fā)、專業(yè)建設,通過“產教融合,校企結合”,從而幫助當地經濟產業(yè)發(fā)展。我還隨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赴貴州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期間,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撰寫了一系列調查報告,有些報告直接為宏觀政策提供服務,有些轉換為全國兩會提案。
三是圍繞全國和上海市重大選題建言資政。過去一年中,我先后參加全國政協教科衛(wèi)體委員會季度座談會暨民辦教育發(fā)展問題與對策對口協商座談會,關于建立政協資政建議質量評價體系征求意見座談會,依法打擊校鬧為主題的對口協商座談會,并提出對策建議。作為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市政協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三次受主委委托,在中共上海市委專題協商座談會上,就“著眼于全球核心節(jié)點城市的制度要求”“進一步優(yōu)化上海營商環(huán)境”“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建議”發(fā)言,先后得到市長應勇的回應和肯定。我提出上海要鞏固并發(fā)展在未來關鍵產業(yè)鏈中的位置,要在制度環(huán)境和規(guī)則建設上符合全球產業(yè)鏈的發(fā)展方向。我還提出,要堅定不移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要切實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充分發(fā)揮上海獨特優(yōu)勢,提升上海營商“軟環(huán)境”,包括文化開放度、子女教育條件、生活便利度等,這也是上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今年中共上海市委委托各民主黨派就“有關人才政策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民主監(jiān)督,在深入調研和論證基礎上結合周蓓會員多年研究成果提出了“打造上海技術轉移之都”的建議。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一場大會發(fā)言上,代表民進上海市委作了《發(fā)揮上海優(yōu)勢,打造“技術轉移之都”》的大會發(fā)言,提出上海要打造技術轉移之都,營建數字平臺,通過平臺匯集院校、企業(yè)、資本擁有者、中介經紀和技術轉移相關信息,實現創(chuàng)新、企業(yè)、資本三方互聯。
政協委員要圍繞民生關切、反映民生訴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弊鳛檎f委員,不能僅僅關注黨政關切,還要關心民生訴求,也就是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一是從聯系的會員關注的民生問題出發(fā)建言履職?!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民進界別的政協委員,我積極聯系會員,發(fā)揮界別優(yōu)勢,集思廣益,開拓參政議政平臺和空間,定期組織參政議政沙龍,反映會員關注的問題和訴求,以界別的形式把群眾中分散的意見和呼聲匯成系統的意見。
二是從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出發(fā)建言履職。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與百姓生活冷暖密切相關的問題,正是政協委員建言資政的切入點。近年來,我瞄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圍繞“城市病”、擇校熱、未成年人保護、居民自治、共享單車、校外培訓機構、互聯網+政務等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衛(wèi)生、醫(yī)療、就業(yè)、文化等民生問題,深入調研,建言資政。我提交的《治理“擇校熱”需標本兼治》提案被評為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優(yōu)秀提案,但是治理“擇校”頑疾,需要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公辦學校辦學水平。名校和名師效應是家長擇校的外在驅動力,縮小義務教育校際差距是解決擇校問題的關鍵。要大力提升基礎教育水平,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另一方面,要深化辦學體制改革,鼓勵民辦學校特色發(fā)展。應發(fā)揮市場的調節(jié)作用,扶持民辦學校特色發(fā)展,激發(fā)公民辦學校間的良性競爭,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三是從自身工作崗位和專業(yè)特長出發(fā)建言履職。我從事教育研究二十多年,一直密切關注體制改革、素質教育、道德教育、職業(yè)教育、民辦教育、學前教育等領域,把教育研究與參政議政結合起來,許多提案來源于本職工作。譬如,我提交的《莫讓中小學集團化成為影響教育均衡的“雙刃劍”》《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更好促進民辦教育發(fā)展》《經濟轉型呼喚職業(yè)教育升級》等數十個教育類提案,均由學術研究、科研課題、咨詢項目成果轉化而成。其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被列為全國政協47個重點督辦提案之一。當前,我較為關注一“小”一“老”問題。根據調研,上?,F有托幼機構最多只能滿足2—3歲年齡段幼兒大概5%—10%的需求,全靠政府保障不切實際,必須更好發(fā)揮社會機構和企事業(yè)單位的力量。但另一方面,辦托幼機構的社會關注度太高,責任太大,很多機構和單位的法人都不敢也不愿擔責。因此提議要在鼓勵社會力量進入的同時,在做好監(jiān)管的前提下,研究明確相關的責任與職能邊界,為法人適當免責,解決社會辦幼托的后顧之憂。再比如養(yǎng)老問題,目前上海戶籍人口老齡化全國第一,社區(qū)機構養(yǎng)老供需之間起碼還存在著近10倍的差距,勢必要引入社會力量。養(yǎng)老中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長期護理險”與養(yǎng)老院模式由于管理條線不同,存在一定爭奪護理人力的沖突。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泵鎸π聲r代新要求,政協委員只有常懷“趕考”心態(tài),加強歷練,躬身踐行,才可能寫好“作業(yè)”,不負厚望。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會專職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