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夏月珍:愛,能創(chuàng)造奇跡

發(fā)布時間:2019-10-15  來源:民進上海市嘉定區(qū)委會

放大

縮小

從事特殊教育一定要有耐心,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和這群特殊的孩子們,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夏月珍

以“愛”為基點 用“心”對待每個學生

  在幾十年的藝術教育教學工作中,夏月珍深深感到特教孩子的藝術教育存在著難度大、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而她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深深感受到,只有堅持不放棄,讓每個孩子成為自己的最佳,才能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到舞臺上展示自我。

  2005年,學校更名為成佳學校,專門招收九年制智障學生,其中不少孩子患有唐氏綜合征,智商僅40還不到,有些連路也走不穩(wěn),更別提跳舞了。

  夏月珍根據智障兒童不同程度的缺陷和生理、心理特點,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和探索教學方法,用藝術開啟他們的心智,讓他們能夠享受生活的快樂、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快樂。

  有一次,在舞蹈排練中有一個動作,花了兩個下午也無法矯正孩子們同手同腳的表演動作。她靈機一動:“干脆針對學生肢體協調能力差,‘以人為本’改一下動作,就讓他們同手同腳表演這個動作!”這個小小的靈感果然效果很好,差點沮喪得跳不下去了的孩子們一下子找到了熟悉的感覺和自信,原先怎么擺放都覺得別扭不合適的手腳終于重新歸整好了,跳出了他們活潑可愛的一面。這次的經歷為她積累了教學經驗。

  當年輕教師問她:“夏老師,你有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她果斷地說:“有,一遍不會兩遍,兩遍不會三遍,你只要堅持不放棄,奇跡會在一百零一遍出現?!?/p>

  德才并重不斷苦練內功

  比起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不僅因為對象的生理、心理障礙而困難重重,更因為每一個特殊學生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困難而更需因材施教。夏月珍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特殊教育理論、醫(yī)教結合理念、特教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指導特教藝術教學的實踐,同時通過教學實踐為課題的研究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實踐案例。

  尤其是近幾年輔讀學校的生源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中重度智障兒童、腦癱兒童、自閉癥兒童、多重殘疾兒童等生長發(fā)育遲緩兒童增多,輔讀學校教育對象的變化勢必引起特殊教育模式的改變。為了能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她開展了課題《輔讀學校<律動與打擊樂>音樂康復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的研究》。

  她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通過自己努力進行表演,讓能唱的唱、能念的念、能敲的敲、能演的演,面向全體學生并全方位地調動多感官體驗,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言語、運動等。彌補缺陷,挖掘潛能,不僅把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傳授給每一位不同類型的殘障學生,而且起到了音樂教育與康復的雙重作用,提升他們了的生活質量。

  近幾年,學生們在夏月珍帶領下,充滿自信地到舞臺上展示自我,被邀請參加了東方電視臺直播《哈哈美麗心世界》慈善晚會演出、《歡樂蹦蹦跳》節(jié)目的錄制,以及“特殊奧林匹克融合慈善籌款晚宴”和“未來畢加索兒童繪畫大賽慈善晚宴”等演出活動。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夏月珍還帶教數十位年輕教師,有些年輕教師獲得市、區(qū)各類獎項。近年來,她應邀到外省市以及區(qū)內中小幼學校作師德報告近50場。一位年輕小學教師動情地說:“夏老師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學生,她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心血與汗水。她用幾十年的教學生活詮釋了這么一句普通的話語,堅持下去,就會出現奇跡?!?/p>

  肩負民進責任奉獻于特教崗位

  2006年,夏月珍加入民進,她便將這份責任擴大為履行一名參政黨成員的職責。夏月珍說,加入民進之后,她開始注重培養(yǎng)在參政議政方面的責任意識,就自己所關注和熟悉的特教領域做到留心觀察、用心思考,為殘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7年,她代表上海市民進會員到北京參加全國第十二屆民進代表大會,讓她感到非常榮幸與自豪的是,她是唯一一位特殊教育一線老師。她就關注特殊學生初職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向民進組織撰寫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她在社情民意中建議上海要重視各類公共設施如地鐵站、醫(yī)院等對于殘障人士的關注,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和障礙;她提出上?!瓣柟庵摇惫ぷ餍枰M一步完善,為有能力自食其力的特殊學生提供社會工作保障……

  夏月珍將特殊教育作為自己為之畢生奮斗的事業(yè),用心點亮特殊學生藝術的火花,兢兢業(yè)業(yè),無悔付出,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和表彰,她總是說:“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師應該做的本職工作。

  以下為夏月珍獲得獎項:

  2019年度上海市第九屆兒童工作白玉蘭獎

  2014年度全國優(yōu)秀教師

  2009-2010年度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2004年度全國模范教師

  2001年度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

作者:特約通訊員  陳箴     責任編輯: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