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永遠的懷念——我們的父親周建人

發(fā)布時間:2018-11-08  來源:

放大

縮小

  建老今年誕辰130周年,他離開我們已經(jīng)34年了,我們永遠懷念他。他的離去除了留給我們幾百冊圖書以外,沒有什么物質遺產(chǎn),但是他精神的遺產(chǎn)卻非常豐富。它時刻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人民作點有益的事情。

  自學成才的典型

  建老年青時代生活非常坎坷,早年失去了父親,讀完小學以后就沒有再能上學。原本在會稽學堂畢業(yè)以后,準備參加紹興府學堂的入學考試。但沒有想到,在安排家務以后走到學堂門口遲了一步,學堂大門已經(jīng)緊閉。從此失去了上學的機會。當時兩位哥哥都在日本留學。他也很想走出家門,到外面去求學。但是兩位哥哥都勸說他留在家里照顧孤寡的母親。于是他背負起了家庭的負擔。建老晚年和我們談起這件事,還覺得遺憾不已。

  魯迅鼓勵他自學植物學。據(jù)建老回憶,魯迅認為學習植物最方便,因為到處都有植物。為此,他從日本專門給建老寄去了多本植物學書籍,其中四本植物學名著是:一本是德國斯特拉斯布格等四人合著的《植物學》,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第一本植物學,是英文譯本;另一本是英國人寫的《野花時節(jié)》精裝本,圖文并茂,非常精美;第三本是Jackson編的《植物學辭典》;第四本是《植物的故事》。還寄給他一架解剖顯微鏡。于是建老開始植物學的研究,并開始自學英語。他在擔任紹興僧立小學校長、師范學校教員的時候,總會帶領學生到郊外采集植物標本。

  1919年底,魯迅三兄弟把紹興老屋賣了,全家搬到北京。建老就在北京大學旁聽哲學,并翻譯自然科學著作。1921年9月,經(jīng)蔡元培介紹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他一面工作一面學習。在商務印書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編寫了中學《植物學》課本和許多科普讀物,成為當時有名的生物學家。解放后又與葉篤莊、方宗熙共同翻譯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魯迅的親密戰(zhàn)友

  建老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期間,就認識了早期的共產(chǎn)黨人楊賢江、沈雁冰等人。1923年12月經(jīng)沈雁冰介紹,認識了瞿秋白,并應瞿秋白的邀請到上海大學教書,講進化論。

  1927年魯迅定住上海后,建老與魯迅共同戰(zhàn)斗,成了魯迅的親密戰(zhàn)友。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魯迅一直受到反動派的監(jiān)視。所以魯迅的許多來往信件,往往通過建老轉達。1931秋年瞿秋白又來到上海,建老把他領到魯迅那里。他們一見如故,成為知己。一段時間瞿秋白為了躲避特務的追捕,有時住在魯迅家里,有時住在建老家里,時常轉移。1935年春天的一天,建老忽然收到一個白色洋信封,寄自“福建長汀監(jiān)獄”。信中署名林其祥,但筆跡是瞿秋白的。知道不好,馬上設法通知以食品工廠工作為掩護的楊之華,并與魯迅商量營救。可惜未能成功。為此他和魯迅都無比的氣憤,也更加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人民反革命的本質,更堅定了他們走革命的道路。

  1930年,建老與魯迅一起參加了濟難會、自由運動大同盟以及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很多活動?!皾y會”全稱“赤色濟難會”,宗旨是救濟貧苦大眾。該組織與共產(chǎn)黨的地下組織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受到國民黨特務組織的圍攻與迫害,活動被迫中止。

  1932年,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發(fā)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魯迅和建老都參加了籌備工作。接著,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上海分會成立,宋慶齡、魯迅等被選舉為執(zhí)行委員,建老等三人為調查委員。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對國民黨政府迫害進步人士、營救了被捕的共產(chǎn)黨員和愛國民主人士、爭取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的自由。

  建老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期間,和魯迅并肩戰(zhàn)斗,他們共同為中國文化建設和人民解放事業(yè)而戰(zhàn)斗。

作者:周 蕖 顧明遠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