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忻州市第十中學支部:凝心聚力 扎實有效開展支部工作

發(fā)布時間:2017-09-11  來源:

放大

縮小

民進忻州市第十中學支部召開學習實踐活動座談會。

  近年來,民進山西省忻州市第十中學支部在民進忻州市委會的領導下,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為主線,以促進經濟建設為著力點,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團結帶領全體會員,主動適應新常態(tài),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責,在自身建設、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各項工作上都取得了新的成績,真正做到了“學、思、行”全面結合,各項工作都有新開拓和新進展。

  一、注重修養(yǎng)身心,加強思想建設

  支部十分注重理論學習,采取多種形式的培訓和研討,提高支部會員的思想政治覺悟。支部不定期組織全體會員,通過個人自學、分組學習討論、撰寫心得體會等形式,開展理論學習活動。近年來,支部召開理論學習會12次,民主生活會13次,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進一步鞏固了道路認同、目標認同、價值認同。支部組織全體會員學習了《做好新時期的宣傳思想工作——在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支部主委針對會議的“十大亮點”進行了分析闡述,同時大家各抒己見、積極互動,并一一表態(tài)提出加強自身建設的新目標和新措施;解讀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努力開創(chuàng)民進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在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報告》,闡述《在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閉幕上的講話》等。會后,支部所有會員都撰寫一份學習心得體會,并以此會議精神為指導積極投身于日常工作中去。

  二、雙崗建功,處處樹立民進會員的良好形象

  支部在會員中積極倡導會員要為民進組織增光添彩,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支部會員都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但他們都兢兢業(yè)業(yè),在完滿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心系民進組織,熱心會務工作。支部主委劉立柱擔任學校后勤副校長,對全體會員高標準嚴要求,帶領大家積極參與學習實踐活動。在學校資金嚴重緊缺的情況下,本著勤儉節(jié)約的原則殫精竭力改善學校設施設備,全面提高后勤服務水平,工作成績顯著,他本人榮獲國家“節(jié)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先進工作者”稱號。支部會員閆云章老師兼任學校教研室主任,全面負責學校教研工作。他在工作中敢于擔當,善于創(chuàng)新,為學校教研工作作出突出貢獻:選送的校本課程《學科內容延伸》獲山西省優(yōu)秀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一等獎,并被確定為“山西省基礎教育精品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出版工程”推薦課程,其中《強者自強》《博觀約取》《走出書本》三本教材由國家級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國進行宣傳推廣,《勵志教程》《科學與生活》《魅力數學》三門課程入選《山西省第一批普通高中精品網絡課程》。在學校的各種民主座談會上,支部會員暢所欲言,為學校的建設出謀劃策,盡到民主黨派成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三、緊跟時代步伐,提高參政議政能力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支部會員熱心會務工作,關心忻州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關注民生熱點問題。支部會員首先能從身邊貼近百姓生活、事關群眾利益的細處入手,在構建和諧忻州、創(chuàng)建衛(wèi)生城市、文明城市的進程中積極建言獻策。其次是通過人大政協途徑參政議政,認真履行參政黨的職責,撰寫社情民意、提案、調研論文等上報市委會。支部還組織召開慶祝民進成立70周年座談會,通過學習,大家了解了民進的光榮歷史,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fā)揚民進前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四個全面”作出應有的貢獻。會員們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做好社情民意征集工作,提出了《關于垃圾處理的建議》《關于正確使用教育經費的建議》《關于在溫泉街增加公交車以服務附近中小學的建議》等提案,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

  四、盡心履職,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顯成效

  支部會員積極參與紅十字會愛心活動,為貧困山區(qū)的群眾捐款捐物;開展新春慰問留守老年人活動;開展“三八婦女節(jié)”慶?;顒?;積極參與民進市委會組織的義務捐書活動;開展扶貧助教活動等。支部主委劉立柱帶領支部會員多次深入忻府區(qū)蘭村鄉(xiāng)北堡村、原平市蘇龍口鄉(xiāng)、神池縣太平莊鄉(xiāng)等地開展扶貧調研工作,通過社會服務活動展現了民進十中支部的良好形象。

  近年來,忻州市第十中學支部會員切實履行了參政黨的職能,并在自身建設、社會服務工作方面做出了表率。下一階段,忻州市十中支部將按照學習實踐活動的總體部署和支部的實施方案,繼續(xù)發(fā)揮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履行好自身職能,為忻州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作者: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