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  >  我身邊的先進  >  各地先進會員風采  >  遼寧

劉運豐:在“堅守”中“守望”,在“守望”中“堅守”

發(fā)布時間:2015-08-28  來源:民進遼寧省委會

放大

縮小

  劉運豐,1971年出生于遼寧鳳城,滿族,1995年畢業(yè)于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到丹東師范學校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遼寧師范大學進修研究生課程,1998年調到丹東二中工作。2002年起擔任語文備課組長,2003年擔任語文組組長,2005年當選為丹東二中工會副主席至今,2007年起擔任民進丹東二中支部主任委員,2007年至2009年在遼寧師范大學學習并獲碩士學位,2010年當選為民進丹東市委副主任委員至今,2011年當選為丹東市政協(xié)委員、常委至今,2012年被丹東市紀委聘任為政風行風監(jiān)督員至今,2012年被丹東市政協(xié)聘為民主監(jiān)督員至今。

  校內校外,劉運豐所扮演的“角”不大,但確乎不少,同時兼任了市政協(xié)常委、市民進副主委、市政府糾風辦政風行風監(jiān)督員、市政協(xié)民主監(jiān)督員、丹東二中年級主管領導、工會副主席、班主任、語文教師八種角色。

  角色雖多,但劉運豐常常告誡自己:要找準自己的角色與定位,活出屬于自己的個性風采與獨立人格,要學會“堅守”,學會“守望”,在“堅守”中“守望”,在“守望”中“堅守”。為自己留下一點小東西,為社會為丹東的發(fā)展做出一點力所能及的小貢獻,但一定要為自己所教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片大未來。

  我就是一名教書先生,我要干得像樣一點兒

  諸多角色,劉運豐所最熱衷與認同自己的,就是做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和班主任,認為此中有人生之大樂。孟子的那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生生地竊走了他的全部魂靈。

  1995年7月,大學畢業(yè)之后,鬼使神差,劉運豐來到了丹東師范學校——一個被丹東人戲稱為“五龍師大”的地方,收入每月180元,住的是地下滲水、屋上漏水、窗外雨水橫侵、走廊陰冷潮濕的“苦寒樂水齋”,1996年學校所招收的第一屆大專班開課,無人樂于承擔中文大專課程的教學任務,他主動承擔了《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當代文學》等多門專科課程的教學,獨辟蹊徑以完全個性化的教學將學生的學習引領至一個全新的境界。20年前在學生社團尚未普及的時候,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成其全面發(fā)展,他一個人為學生幾乎同時創(chuàng)辦了“空谷讀書社”“空谷文學社”“空谷話劇社”“《 空谷》雜志社”“空谷影評社”等5個社團組織,“空谷”一度成為學校的品牌工程,社員總數(shù)多達400余人,取譬“空谷”是深望于能有“足音”,能有大漠花開。

  1998年,劉運豐轉入丹東二中,連續(xù)做了十七年高中語文教師和十六年班主任,直至今日。十幾年,他所任教的班級語文成績一直很優(yōu)異,他擔任班主任的班級的高考成績歷來都是全校同類班級的第一名。但他從來都認為,衡量一名高中教師的優(yōu)秀與否,不僅僅在于高考的業(yè)績,更在于對學生思想導航以及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其影響力能行走多遠,是不是更具有前瞻性,能否持續(xù)發(fā)酵五年、十年、二十年甚或一生?在他的教育理念里,教育不應該是短視的、急功近利的或是單一某一方面的,而應是長遠的、全方位的并且是著眼于未來的,他所常??嗨稼は氲氖牵骸靶∑酵舅岢龅摹叭齻€面向”,我究竟踐行了多少”。對于他所教育過的每一批畢業(yè)生,他都要進行標本式的追蹤,并且做了大量的記錄,目前為止,他們大學畢業(yè)之后所表現(xiàn)的優(yōu)秀遠遠超過同年畢業(yè)的其他班級的同學。人過四十,于劉運豐而言,最津津樂道的事情便是,常有畢業(yè)多年的學生在電話里告訴他“老師,當遭遇某事時,還能清晰記得您往昔之教導”等話語。

  劉運豐的語文教學也殊為另類,力求卓爾不群。他的語文教學觀也很是令人乍舌,常為同行們所詬病。關于語文教學,我曾做過如下表述,“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會思想的雜家,須得容百家智慧于一身,方可傳萬家思想于學生”,“最優(yōu)秀的語文課,就是要把語文課上得不像語文課,可能是歷史課,也可能是政治課、哲學課、宗教課、美學課、藝術課、倫理課、心理課、經濟課、法律課”,“人文思想、人文關懷,科學精神、民主精神等普世價值觀應該充滿自信昂首闊步地走進我的課堂,走進學生饑渴的心靈”,“我的語文課應該是一餐知識與思想的盛筵,必須超越百家講壇,讓講壇上的名師聽了也為之動容”。劉運豐的課上5分鐘是最獨具特色的,他選取了古今中外1000個各個領域里的各色人物,讓學生充分準備進行介紹評議,另外還佐以時事評議、書評等等。課堂教學也力求博雜、包羅萬象,將中學教學所無法承載但于學生卻必須知解的內容熔于語文。雖曾飽受業(yè)內專家的質疑與批判,認為其“非驢非馬”“離經叛道”“有悖常理”。但他絕不悔改,不肯悔改竭力“堅守”,絕非僅僅是印合了他個人那點個性與癖好,更多的是他想以此“守望”每一個學生所應有的原本就屬于他們的美好未來。

作者:     責任編輯:楊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