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社會服務工作主題年  >  交流學習

發(fā)揮優(yōu)勢 開拓創(chuàng)新 助推和諧社會建設

——民進北京市委會近五年來社會服務工作總結

發(fā)布時間:2015-05-27  來源:民進北京市委會

放大

縮小

三、與時俱進,體現特色,服務京津冀協同發(fā)展

為落實習總書記關于京津冀要協同發(fā)展的指示精神,我會加大了對河北省的扶貧支教活動,發(fā)揮特色和優(yōu)勢,服務京津冀協同發(fā)展。2013年和2014年,我會對河北省國家級貧困縣豐寧縣開展支教活動。邀請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為該縣的中小學校領導、骨干教師450余人作《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報告,組織北京101中學的6名高級教師為該縣的骨干教師進行為期三天的教學培訓。組織該縣15名骨干教師到101中學進行一周的觀摩學習,學習北京名校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2014年,我會對河北省國家級貧困縣贊皇縣的贊皇中學開展了捐資支教系列幫扶工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先后組織企業(yè)界會員向學校捐贈教學物資和圖書;邀請10余位名師入校進行教學指導;組織該校高三全體老師來北京名校學習交流,幫助該校在2014年高考中實現超越,取得了歷史好成績。為此,贊皇中學特意向我會寫來感謝信。2014年,我會組織支部會員對河北省革命老區(qū)易縣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捐贈公益活動。對河北省萬全縣北新屯小學開展扶貧助教工作,根據學校需求捐贈了一個多媒體教室器材及筆記本電腦和課外圖書等物資。對張家口梁家莊小學開展助學支教活動,向該校捐贈價值20多萬元的電腦、太陽能熱水器、路燈和校服等物品及6千冊圖書和教師輔導書籍。會員公司-華耐集團捐資20萬元設立河北華耐同心公益基金,專門用于在張家口市開展助學支教工作。

四、堅持傳統,做好支教工作,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

我會多年來堅持對京郊延慶二中開展名師支教活動,每年組織清華附中的骨干教師根據延慶二中的教學需求進校指導教學工作,名師們還多次邀請二中教師到清華附中等名校參加教學研討,觀摩聽課,并隨時通過電話、短信和互聯網交流教學思路、方法和經驗,為二中教師釋疑解惑。經兩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延慶二中由原來的薄弱校轉變成當地的新興名校。由此,我會獲得2012年度北京市民主黨派工作創(chuàng)新成果獎。

多年來,我會整合資源,注重發(fā)揮會員的作用開展西部支教工作。2010年與湖南沅陵縣教育局聯手,組織北京教育專家為沅陵縣160多名班主任和年輕教師進行培訓。同年接受民進四川省委的邀請,組織北京知名校長對四川興文和康定縣的380多名校領導進行培訓,當地電視臺及政府網都對我會組織北京教育專家支教講學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2011年,我會組織會員利用《小演奏家》雜志的資源,籌集50萬元資金,開展“西部音樂教室援建工程”,為“5.12”地震災區(qū)的12所學校捐建了音樂教室。組織書畫界會員捐贈字畫拍賣18萬元,為四川甘孜州的藏族孤兒提供生活學習資助。組織企業(yè)會員捐資45萬元支持我會開展西部支教工作。多年組織校長聯誼會接待新疆少數民族校長班成員到北大附中考察座談,接待貴陽市26位校長、骨干教師來京觀摩學習。組織會員心理專家赴四川廣元舉辦“學生成長與心理健康”講座,當地中小學教師200余人聆聽。組織會員赴內蒙赤峰、湖北恩施等多地開展教學指導和捐贈教學器材活動。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我會基層、會員捐建學校26所,資金達255.8萬元;資助學生5600人,資金達174.166萬元;培訓教師35300人;捐助教學設備、教材、物資802.96萬元;捐贈教材、圖書75.405萬冊。

五、發(fā)揮優(yōu)勢,開展支農工作,促進首都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

多年來,我會堅持發(fā)揮在文化和農業(yè)科技方面的資源優(yōu)勢開展支農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對京郊懷柔區(qū)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開展文化支農工作,組織會員參加每年一度的滿族民俗風情節(jié)義演,促使這一節(jié)日成為當地重要文化品牌和旅游項目;組織會員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64幅,無償捐贈給該鄉(xiāng)滿族文化陳列館,以豐富其館藏、提升其檔次,并幫助該館成功申辦為北京市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目前,此博物館已經成為滿鄉(xiāng)民俗旅游的一張“名片”,為當地發(fā)展旅游業(yè),造福滿鄉(xiāng)人民搭建了新平臺。由此,我會獲得第七屆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為促進北京少數民族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我會自2012年開始了對大興區(qū)佟營回族貧困村養(yǎng)雞幫扶項目,幫助該村脫貧致富。此外,我會還組織會員,向平谷區(qū)五里廟村捐贈價值20余萬元的農業(yè)科技影視資料和圖書,為160余位村民義診。組織書畫家為五里廟村開展春節(jié)送春聯活動,為門頭溝區(qū)雁翅鎮(zhèn)開展書畫藝術下鄉(xiāng)活動,兩次活動共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320多幅,支持當地農村文化建設。組織北京農學院支部與延慶縣舊縣鎮(zhèn)米糧屯村黨支部開展紅色“1+1”共建活動,幫助該村建立物聯網,實現網絡營銷。為該村搭建農業(yè)信息網絡平臺,將合作社、專家與農戶連成一線,通過信息平臺開展技術咨詢與指導。

六、發(fā)揚傳統,順應時代要求,開展救災扶貧公益活動

組織開展救災扶貧公益活動是民主黨派一項傳統的社會服務工作,也是民主黨派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體現。

(一)積極組織抗震救災活動,支援災區(qū)重建工作 2012年北京發(fā)生“7.21”特大水災,我會迅速組織基層、會員參加北京市統戰(zhàn)系統救災捐助活動。在短短的半天時間里總計捐款29萬元。我市會員、碧水源北京久安建筑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楊中春組織公司百余員工,在京港澳高速嚴重積水處救出182名受困群眾,受到中共市委郭金龍書記和首都百姓的高度贊揚。 2013年蘆山地震發(fā)生后,我會積極組織基層、會員參與救災工作。我市會員企業(yè)、學大教育集團捐款100萬元,支持蘆山縣初級中學教學樓的建設。我會還組織抗震救災書畫筆會活動,會員創(chuàng)作16幅書畫作品義賣后捐贈給雅安人民,支持災區(qū)重建。

(二)順應時代需求,鼓勵基層會員開展微公益活動近年來,我會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積極鼓勵、支持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深入社區(qū)開展微公益活動,開展了教育咨詢、講座、培訓,對社區(qū)學校和貧困家庭子女進行捐資助教、助學等活動;開展了文化講座,藝術指導、舉辦慰問演出等活動;開展了送書畫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進軍營活動;開展了心理咨詢、疏導,義診、上門醫(yī)療服務的工作;開展了法律知識講堂、法律咨詢和援助工作;開展了慰問、服務孤寡老人、兒童和殘疾人各種活動,其中涌現了許多典型事跡和人物。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我會開展社會公益活動616次,受益人數87073人次。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會員的社會責任感和組織凝聚力,擴大了民進的影響力。

七、工作體會與經驗

通過組織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使我會深刻體會到:

(一)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既要順勢而為,做政府想做、群眾社會需要,參政黨能做的事;也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開展精準服務,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才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作用和多黨合作制度的優(yōu)越性。

(二)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是團結引導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廣泛參與社會實踐,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的有效途徑與舞臺。通過社會服務,聯系了會員,凝集了力量,推動黨派成員形成政治共識,認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fā)展道路,認同民進的價值取向,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

(三)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是促進自身建設和宣傳工作有效方法和抓手。通過開展社會服務,促進了組織發(fā)展和基層建設,宣傳了民主黨派的作用和力量,社會服務工作起到了促進民主黨派建設發(fā)展播種機與宣傳隊的作用。

作者:     責任編輯:楊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