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進網站 > 民進風采 > 開明視點

程樂松:時刻重溫并始終牢記民進先賢們的精神力量

發(fā)布時間:2023-04-27
【字體:

  十分榮幸能作為青年會員的代表在會中央紀念“五一口號”發(fā)布75周年的座談會上發(fā)言,我想從歷史理解和現實意義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75年前,中共中央發(fā)布“五一口號”,發(fā)出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熱烈響應,標志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公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xié)商建國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基礎。75年以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一直在實踐中摸索前進,這一制度設計在歷史中的偉大實踐就是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拔逡豢谔枴贝_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奠定了新型政黨制度的牢固政治根基。

  回首過往,民主黨派人士之所以追隨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擺脫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境地。展望未來,民主黨派人士繼續(xù)追隨中國共產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我們需要從歷史理解現在,才能展望將來。任何一個時代總是通過歷史理解現在,想象并規(guī)劃將來。缺乏歷史感的民族和文化都不會有深入精神世界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同樣,缺乏未來期待的社會和制度也同樣不會形成行動的共識。

  以我個人的淺見,“五一口號”的發(fā)布可以被視為中國人民在民族解放運動的長期摸索中的標志性事件,它意味著民族解放運動中,真正開始在現代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安排中體現“中國性”和“民族性”。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現代政治的民主制度的中國版本,也是在現代民主政治的理念延長線和實踐創(chuàng)新線上的嘗試。我們當然不是認為,中國性就一定是天然正確的,正如我們今天已經清晰地意識到西方性也不一定就是合理性一樣。現代化和全球性是整個人類不得不面對的共同處境,然而面對這一處境,其制度設計和社會結構卻不能是單一的。將普遍性偷換為西方性,這是一種政治上的操弄,甚至是一種惡意的文化偏見與意識形態(tài)霸權。

  每一個文化傳統(tǒng)都應該探索自己的現代化之路,我們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就是這一道路探索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現代化成就并不專屬中華民族,而是多元化的全球文化與政治資源的一部分,公開、平等地成為其他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借鑒,卻不會成為一種制度性壓制和價值性歧視的源頭。

  此外,在我們探索自身現代化道路過程中,我們要意識到,堅持合作初心和理想信念,是我們向全球展示文化自信,進行文化分享和價值輸出的基石。在未來的一個時期,中國應該有勇氣,也有責任向世界說明并分享自身的現代化經驗。

  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種制度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成熟的,制度是在具體實踐和抽象理念之間不斷平衡和調整的。同時,也是制度在適應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過程中不斷調適的過程。從歷史上看,“五一口號”的發(fā)布以及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政黨制度確立了理想意義上的初心和制度意義上的基石,將“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這一制度的靈魂和根本遵循。回首歷史,回向老一輩民進人的初心,體會他們心底的民族復興夢想,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歷史以奇妙的方式在押韻、情感以獨特的節(jié)奏在共鳴。我們要時時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拔逡豢谔枴弊鳛橐粋€歷史事件,它雋永的價值恰在于此。

  面對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我們必須清晰地意識到,對自身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個體的責任感和認同感的基礎。從會史教育和制度化認同的意義出發(fā),“五一口號”和多黨合作制度確立的歷史過程是政治學習、思想教育中常新的話題,以初心為底色、以實踐為基礎、以責任為指向,形成個體發(fā)自內心的自覺和認同。與此同時,制度確立的歷史意識又是政治立場與規(guī)矩的基石,是具體實踐的指針。從基層組織的自身發(fā)展上看,歷史意識和底色教育是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助力實踐的法寶和利器。

  作為一名來自北京大學的青年會員,我更能切身感受到政治立場與學術價值的雙重歷史紐帶,很多親身參與并見證“五一口號”發(fā)布和響應這一歷史事件的民進先賢都是北大的教授,也是我們敬愛的師長。他們不僅是在政治上的領路人,更是學術上的奠基人,同時,他們還是北大學術精神的光輝典范。我們作為他們在政治信仰和學術精神意義上的雙重繼承人,應該時刻重溫并始終牢記民進先賢們的精神力量,用初心和使命感讓我們從歷史走向未來。扎根祖國大地,關切民族命運,專注學術創(chuàng)新,以做好幫手,當好參謀為基本標準要求自己。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向歷史交出答卷,為未來做出奠基。

 ?。ㄗ髡呦得襁M北京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本文是作者在民進紀念中共中央發(fā)布“五一口號”75周年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作者:程樂松
責任編輯: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