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壯麗史詩。自改革開放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在這四十年期間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的改革開放讓人們從貧窮走向了富裕,從愚昧走向文明,從被動適應生活到主動創(chuàng)造生活。人口組成家庭,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無數個家庭的變化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的變遷。我截取了印象中最深的幾個回憶片段,來回看自己親身經歷這四十年風風雨雨,確有不一樣的感受。
5歲之前,懵懵懂懂,不曾有太多記憶,只依稀記得父親的工作地點在一個山坳里,離河邊不遠,坐渡船出行是父親去上班的便捷交通方式。在我印象里,爸爸帶著我去做擺渡船,為趕時間經常背著我抄小路,從小山坡上飛快沖向河邊,坐在大人背后飛馳的感覺非常新奇和刺激,讓我至今難忘。四十年前,絕大多數國人都是依靠走,后來經濟好一點,自行車進入家門。地鐵,電瓶車從未聽說過??匆娍ㄜ嚭凸卉嚱涍^鄉(xiāng)村公路,要高興地拍手尖叫好半天。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BRT公交站,機場港灣建設,各種共享交通工具如同雨后春笙,全國各地比比皆是。機場星羅棋布,飛機出行已成為多數人遠行的首選,高鐵網絡發(fā)達,全國大部分地方的人們實現(xiàn)了朝發(fā)夕至,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讓擁有私家車人們選擇自駕出游。各種共享交通工具的出現(xiàn),讓人們的出行方式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多樣化,出門只要一個電話,馬上車子開到家門口,一切服務周到。
10歲之前,雖然人小感覺不明顯,但人們的食物很貧乏,由于是計劃經濟,同一地點幾乎每一家的食物差不多,排隊買米是非常愉快的經歷,大人排隊小孩子就在一旁的空地愉快的玩耍,買米的窗口很高,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大人把票遞進去之后,大人就把布口袋套在一個口子上,白花花的大米就從口子流進了口袋。四十年前,不僅是糧食,很多食物都是有相應的票證,憑票證限量供應的。改革開放后,實行了市場經濟,我們告別了物資匱乏時代,從農村到城市各大菜場食源很豐富,人們想要買的吃的食物應有盡有。人們健康體質指標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以前是瘦子多,現(xiàn)在是胖子多。以前擔心有什么吃的,現(xiàn)在擔心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家里到客人,不用出門也能擺出"滿漢全席",只需要通過手機訂餐,各種美味都可以按照要求送上門。
在我上大學之前,人們的相互交流溝通還是以書信為主,遇有緊急情況拍電報,電話還屬于少數家庭擁有的奢侈品。于是,在讀大學的前半部分時間,寫信收信回信成了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信件了解外面的世界,交流感情,每天分發(fā)郵件的時刻讓人非常期待?,F(xiàn)如今,郵政局的傳統(tǒng)信函業(yè)務萎縮,郵筒、電報等以往常見的事物在很短的時間就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線網絡、無線網絡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來到我們身邊,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基本普及,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通訊交流實時便捷而又順暢,快捷支付,電子閱讀,智能化的機器人和其它電子產品也成了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這放在二十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當然,這一切的改變從技術上說是得益于互聯(lián)網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但是,如果沒有四十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從物質上和思想上對我們的改變,誰敢說我們就一定能抓住互聯(lián)網革命的機遇,不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因為錯過這個互聯(lián)網革命的機遇而發(fā)展停滯甚至倒退的也不在少數。
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fā)展、要創(chuàng)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fā)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中國改革開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
?。ㄗ髡呦得襁M四川省委會機關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