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潔:時光軸
——我在改革中成長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吹響了改革的號角,引領了開放的浪潮。四十年,時光悠悠,征路迢迢,天翻地覆,乾坤再造。猶記當初,吾尚年少——
時光軸:2000年3月,澳大利亞堪培拉
11歲的我作為揚州市小瓊花藝術團的一員,受澳大利亞堪培拉市政府邀請,來到了澳洲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訪問演出,并參加中澳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舞蹈《各國兒童心連心》、戲曲聯(lián)唱、現(xiàn)場書法表演等節(jié)目接連登臺,受到了澳洲觀眾的陣陣掌聲。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政府間的政策推動,中外城市間的文化交流活動日益增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粹走出國門,走上世界的舞臺,是一代人的心愿,當年的我雖小小年紀卻深感任重道遠。
時光軸:2008年10月,韓國仁川
19歲的我正在韓國仁荷大學亞太物流學部念大學一年級?!皷|北亞政治與經濟”的課堂匯報上,作為留學生的我?guī)Т蠹一仡櫫诵轮袊▏詠淼恼闻c經濟發(fā)展歷程,重點介紹了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突飛猛進的增長。韓國的教授和同學感嘆說:“果然和拿破侖當初說的一樣——中國是一只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隨后教授又笑著對韓國學生說:“中國的未來不可小覷,你們要和身邊的中國同學好好相處?!?/p>
2008年對于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汶川地震,留學生們積極奔走,為同胞們募捐。我們團結堅強,眾志成城,金剛不可奪其志。那一年,北京奧運舉世矚目,世界見識了中國的國力和果敢的政治意志,留學生在國外的地位也隨之提高,課堂的話語權和在學校的影響力都日益增強。
時光軸:2011年12月,中國蘇州
22歲的我作為韓國三星SAC株式會社中國區(qū)秘書陪同社長來到蘇州張家港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yè)園洽談招商引資項目,籌備工廠入駐工業(yè)園區(qū)的工作。同時,作為招商引資的連帶項目,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qū)與韓國的學校簽訂交流合作協(xié)議,從而讓經濟發(fā)展帶動文化教育的交流。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建立開始,蘇州的工業(yè)園區(qū)主動融入國家戰(zhàn)略,匯聚全球創(chuàng)新資源,成為改革開放活力最強、發(fā)展質量效益最高的區(qū)域之一。如今,順應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一系列工業(yè)園區(qū)進一步整合資源綜合優(yōu)勢,打造專業(yè)化、精細化招商親商服務體系,爭當改革開放、國際合作的先行區(qū),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引領區(qū),踐行新發(fā)展理念的示范區(qū)。
時光軸:2013年8月,奧地利維也納
24歲的我作為歐盟伊拉斯謨項目的獎學生,在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做助理研究員,并撰寫我的碩士論文“歐亞大陸橋: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時值國家提出重建“新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我采訪了三十多位歐盟各國的專家、學者、企業(yè)家、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大家對重建“新絲綢之路”持積極態(tài)度,同時認為政府間的相互協(xié)作將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
當下,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依靠“絲綢之路”經濟、人文、商貿的千年傳承,以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臝為時代主題,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與沿線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對開創(chuàng)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都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時光軸:2014年7月,中國北京
25歲的我從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學成歸來,并入職國家電網公司,成為了一名工程師。我主修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采購、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等專業(yè)知識在我所從事的電網物資采購與供應工作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七年的留學生活,韓國、美國、英國、奧地利都留下了我的足跡,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祖國,來到了首都。不僅是因為北京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無限的機遇,更是因為我想用自己所學習、所思考、所積累、所經歷的為時代的進步盡一份綿薄的力量。
時光軸:2018年3月,中國北京
28歲的我在解放軍306醫(yī)院迎來了第二個寶寶,兩年前我的兒子出生在同一間產房。受益于國家的二胎政策,兩個孩子的到來給我們的大家庭帶來了無窮的歡樂與活力,更督促做父母的我們加快自身成長,承擔家庭責任。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改革開放四十年,從小崗舉旗,開鑿鄉(xiāng)村致富先河;到珠江揚帆,架設沿海開放金橋;再到“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全面深化改革,昂首高吭的雄雞喚醒拂曉的沉默,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咤時代的風云。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讓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迸發(fā)出勃勃生機。今日中國,錦繡大地神采飛揚,江山如畫詩意酣暢。
四十年勵精圖治,四十年上下求索,回首來時路,我在改革中成長。江河畢竟流東海,何懼波濤與險灘——新時代,征路闊,志未酬,氣正豪,愿做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在改革的浪潮中披荊斬棘、揚帆遠航。
(作者張涵潔,系國家電網公司工程師,理學碩士。曾獲全額獎學金赴韓國、美國、英國、奧地利等多國留學。自幼研習書畫、二胡,并多次隨團出訪,參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