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

八月中秋:人間天上共團圓

發(fā)布時間:2017-09-27  來源:民進吉林省委會

放大

縮小

  又見錢江潮涌,又見大地豐稔。宇宙天象中,最完美的時刻,惟八月中秋。碧空皓月一輪,神州處處花好,人間天上共團圓。最是美麗神奇的月亮,一只高懸九天的玉盞,一輻躍出東海的冰輪,負載著多么悠久的歷史,多少瑰麗的傳說與深邃文化,啟迪著中國古老的哲學和藝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多少人金樽對月,分享良宵盛景??雌胶镌拢盁熁\秋水月籠紗”, 恍若置身仙界;三潭映月,樓臺花樹,天光云影,恍惚迷離,如入蓬萊;蘆溝曉月,“半鉤留照三秋淡,一練分波平鏡明”;二十四橋明月夜,玉帶飄逸,霓虹臥波;洞庭秋月,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嶗山太清水月,海天之間,水生光,月吐輝,竹影搖曳,宮廊飄緲; 匡廬觀月,明月如鏡,高懸頭頂,“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風來亭賞月,“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風爽于別日,月明于往昔,偶有夜魚得水,忽現(xiàn)碎銀一池;洱海之月,雪月風花,輝映蒼山瑞雪,波光粼粼,玉洱銀蒼;黃山之月,盡染多彩層林,清純迎客古松,越發(fā)朦朧皎潔;峨眉云霧抱月,雄渾秀麗,氣象萬千;桂林月夜漓江,“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望江樓印月井,印月井中印月景,月井萬年,月景萬年;岳陽樓上望秋月,“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p>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大詩人屈原《天問》里有“顧菟在腹”句,認為月神肚子里有一只蟾蜍。李白《古朗月行》有“蟾蜍飲月影,大明夜已殘”,猜想月有晦、弦、望、朔,乃蟾蜍作祟?!邦欇嗽诟埂?,也說蟾宮有玉兔。晉人傅咸在《擬天問》詩中作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蹦详栆环鶟h畫像石《蒼龍星座圖》,為月輪中的蟾蜍和玉兔。搗藥玉兔,粉白嫩臉,身披戰(zhàn)袍,頭戴金盔,左手托臼,右手執(zhí)杵,背插小旗,坐騎為老虎、獅子、駱駝和梅花鹿,極富童稚情趣。這月魂蟾宮也足夠熱烈的了,偏偏唐.段成式《酉陽雜居.?天咫》篇中,又為月宮送上一個山西人吳剛。吳剛有過,謫令月中伐桂,桂樹高五百丈,且斫且合,萬世不絕。

  許是太過丑陋的蟾蜍,招人嫌棄,《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推出了婀娜多姿的嫦娥,“有女子方浴月,帝(嚳)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版隙饝谕奠`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淮南子?.覽冥訓》中,講嫦娥奔月故事。嫦娥誤食神藥飛升,后羿追趕不能,只好放上供桌,面對一輪皓月,遙祭遠去的妻子,渴望重返人間,于是八月節(jié)成了因春祈而又秋報的團圓節(jié)。又有傳說,天寶十四年,那個當了皇帝想成仙的唐玄宗李隆基,素曉音律,蟾光月滿之夜,游“以水晶為階,行人如在鏡中,整個宮闕通明透亮”廣寒宮,與嫦娥翩翩起舞,默記仙樂《紫云曲》,帶回人間,成了蜚聲中外的《霓裳羽衣曲》。要不唐詩怎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若不怎有“如聞仙樂耳暫明”之語。

  月到中秋分外明?!爸星锕?jié)”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長安玩月詩序》詮釋中秋由來:“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之中?;谔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蟾魂圓,故曰中秋?!?三秋之半, 蟾魂又圓,玉鏡光滿,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薄1本┰聣?,留有明清時代帝王祭月、拜月的印記。

  八月十五天門開,天上人間共團圓。天上才捧一輪,人家庭院露天設案祭月。是時,大團圓是最重要的民俗信仰?!兜劬┚拔锫浴贩Q:“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乘仲秋圓月,糧滿圓倉,谷盈圓囤,萬顆圓圓,堆砌豐稔之際,誰人不盼圓融、圓滿。滴溜滾圓的西瓜,切成瓣瓣相連的蓮花狀,放于銀盤中,供祭月神,稱之為團圓瓜。周汝成著《熙朝樂事》中說,中秋日“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月餅源起于唐,唐高祖李淵時,匈奴犯邊,大將李靖出征凱旋,土蕃商人獻上胡餅,李淵改胡餅為圓餅,望長安明月感嘆:“應將圓餅邀蟾蜍”。元代高郵張士誠以月餅為信號,在餅中夾帶字條,斬殺元兵,反抗元朝統(tǒng)治者,舉行起義。

  月餅不同于一般的糕點,本身是一幅吉祥圖畫,講究在月餅模子上鑄字印花,字是福、祿、壽、喜,畫是團圓喜慶。中國人的觀念中,愛完整,怕殘缺,喜和諧,厭敵對;喜團圓,傷別離,看天是圓的,還有圓圓的日月星,地上有圓圓的供桌,桌上是圓圓的蘋果、葡萄、桂圓、石榴、晚桃和青柿子。 “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荷塘……以克振家聲、勵志后輩,演繹成方圓建筑風格的南靖土樓,就是一首響徹云霄的中華團圓文化樂章。

  拜月,那是一個民族靈魂深處跳動的音節(jié)。先有屈原《天問》,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又有詩仙太白,邀明月共酌,欲飄飄凌空;岑參,高適,王之渙,唱邊塞大風,秦時明月與漢唐邊關共永;張若虛一曲《春江花月夜》,嘆月圓人缺,空負海上明月共潮生;狂放當論蘇子瞻,問月今夕何年,凈洗冰輪處,你霓裳羽衣,起舞翩翩??稍娖沛豆鹩袄?,吳剛伐樹,坎坎之斧聲,隨桂子落下三更??蓡柟鹬ο履莻€吱吱紡線的老嫗,何月何年,那根線彩虹般與大地連通。還有你月姑嫦娥,自從“嫦娥一號”踏入月宮,從此你雕欄玉砌不再露冷。自從那年你懷兔提燈奔月,月就定格在古老中華文明。男拜月為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拜月則愿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帶一路上,人月兩團圓。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華夏兒女無論走在哪里,天上一輪月,故鄉(xiāng)中國夢,如影隨形?!奥稄慕褚拱祝率枪枢l(xiāng)明”,一條傳承東方文明的“紅絲帶”, 拴掛著中華民族最純真、最本源的文化圖騰,同祭中秋月,共圓中國夢。和諧宇宙,團圓家庭,中華復興,月圓花好,鴻基永固,江山一統(tǒng)。

  (作者系民進吉林省直工委主委,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吉林省政協(xié)委員,省政府文史館員)

作者:施立學     責任編輯: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