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本周人物

陳杵保的剪紙藝術人生

發(fā)布時間:2017-03-14  來源:民進江西省委會

放大

縮小

事業(yè)“三級跳”

  陳杵保的剪紙聲譽從樟樹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世界。

  在江西省清江中學任教時,他個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和輔導學生的剪紙作品獲國家級和國際級獎項76個。在2003年江西省旅游新產品推介會上,最吸人的是他所教的清江中學學生現場表演的剪紙;2004年,在江西省藝術展覽中心的藝術作品競賽展示上,學生的作品與全省民間藝術家的作品同臺展示競賽,并全部獲獎;2005年,在南昌繩金塔舉辦的江西省民間藝術節(jié)藝術絕活表演現場,學生的剪紙作品引來無數專家和觀眾駐足觀看,并與陳杵保和他的學生合影留念。

  陳杵保和他的學生在剪紙藝術教學上越走越遠,成績斐然。他先后創(chuàng)作出了《雙龍戲珠》《古閣今韻》《中國的藥都世界的樟樹》《偉人毛澤東頭像》《祝你平安十二生肖》等剪紙系列作品,先后到香港、韓國、日本等地區(qū)和國家展覽。

  作品《古閣今韻》以江南名樓滕王閣為主題,以高一米、寬兩米的巨大篇幅,利用剪紙藝術特有的精細線條,對滕王閣及周邊贛江兩岸鱗次櫛比的高樓進行寫實的刻畫,給人以內涵豐富、令人振奮的感染力。作品具有江南剪紙疏密流暢、精巧明快的特色,運用大量的寫實手法,把滕王閣表現得真實自然,那精細的線條令人贊嘆,作品運用民間藝術特有的“萬”字邊,作為邊框進行裝飾,既有傳統剪紙的手法,又具現代剪紙的魅力。這幅作品于2005年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世界華人藝術展,獲得“國際藝術金獎”的殊榮,陳杵保也因此獲得“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8年9月,中央電視臺拍攝并播放了他發(fā)明夏布剪紙的專題片《老陳成功記》;2008年4月,他的系列剪紙《滕王閣》獲“首屆江西省工藝美術大賽”金獎;2008年11月,他獲江西省民間藝術界最高獎——“江西省民間文藝獎”;他主創(chuàng)的80米迎奧運剪紙長卷《和諧之旅》被新華社向海內外發(fā)通稿報道,《光明日報》于2008年7月11日頭版刊登;2008年12月,他組織全市剪紙愛好者參加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獻給改革開放30周年江西省民間手工藝品展》,獲“優(yōu)秀組織工作獎”和“特別獎”;他創(chuàng)作的系列剪紙《生肖鬧月》以宜春市月亮文化為主題,結合有關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把月夜中的十二生肖表現得惟妙惟肖、形神兼?zhèn)洹⒚栏惺?具有很高的欣賞性和收藏價值。《生肖鬧月》剪紙已經成為宜春月亮文化的宣傳使者和月亮文化節(jié)的特殊紀念品。他在全國首創(chuàng)雙面屏風剪紙,用金紙進行剪紙制作,與傳統紅紙剪紙相比,檔次更高、不易褪色、富麗堂皇。他制作的剪紙頭像、剪紙賀年卡、精裝剪紙收藏冊、雙面剪紙臺屏和落地屏、剪紙鏡框、旅游剪紙紀念品等系列產品,已銷往韓國、香港等地。從此,陳杵保和他學生的剪紙藝術從樟樹走向全國,走向了世界。

梅花香自苦寒來

  “剪紙既是一門‘易學’的技藝活兒,卻更是一門‘難精’的民間藝術,它不僅要求熱愛剪紙的人有著一雙靈巧的手,更要有著一雙銳利的慧眼和對藝術孜孜以求的精神?!奔磳⒔Y束我們的談話時,陳杵保講出了從事剪紙藝術教學多年的體會。

  陳杵保在剪紙藝術教學上有一股拼勁。從剪彩箋開始,他遍訪樟樹民間的剪紙名家,在民間的土地上吮吸著剪紙藝術的精華。起步之初,陳杵保天天琢磨的是剪紙,思索的是剪紙,大多數時間做的是剪紙,尤其是數九寒天,家里沒有取暖設備,冷得手腳冰涼,便把晚上睡覺時的被子圍在腰間,那滑稽的裝扮活象土著人的行頭,叫人忍俊不禁。隨著剪紙技藝的不斷提高,陳杵保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鉆研剪紙技巧和指導喜歡剪紙的年輕人身上,只要有機會到城里去,一定擠時間到書店選購剪紙書籍,不斷學習,主動參加有關剪紙方面的活動,虛心學習別人的剪紙技藝,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剪紙水平,自費購買電腦上網查詢信息,學習有關的電腦軟件,用最先進的設備和最新的信息來提高剪紙效率。

  在剪紙藝術教學上,陳杵保有一股韌勁。為培育樟樹民間剪紙產業(yè),使之成為樟樹市的地方文化特色,2009年,樟樹市委、市政府決定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申報“中國剪紙藝術之鄉(xiāng)”。在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熱情關懷和大力支持下,陳杵保組織和帶領全市剪紙愛好者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開展工作。申報“中國剪紙藝術之鄉(xiāng)”這一工作,在江西省是首例,為了使申報工作盡快順利地完成,他鉚足了勁,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沒有好好休息過一個節(jié)假日,由于對申報工作太投入,多次出現上錯樓道走錯家門被人家笑話的尷尬場面,有時甚至明明手里拿著剪刀卻到處找剪刀等等怪象。他既要精心謀劃,又要做具體工作,只能置家務事于不顧,妻子有時不免念叨幾句,可他總是耐心解釋,并請妻子原諒。在申報之初,樟樹的剪紙愛好者大都散落民間,為了組建和打造一支過得硬的剪紙隊伍,他不管是炎天暑熱,還是雨雪交加,只要一聽說某鄉(xiāng)某鎮(zhèn)有民間剪紙藝人,就登門尋訪,態(tài)度之誠摯、言詞之懇切,令人動容。在他的感召下,一支初具規(guī)模的剪紙隊伍組建起來了。之后,他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利用農閑時間組織剪紙藝人開展剪紙活動,使這支隊伍的剪紙技藝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F在,一支專業(yè)技術精良的剪紙隊伍已基本形成。他還不斷收集相關資料,廣泛學習,博采眾長;拜訪北京剪紙專家,請他們指點迷津;組織全市剪紙愛好者開展剪紙活動,創(chuàng)作出一批有影響的剪紙作品,得到全國剪紙界的肯定,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陳杵保和同事們的心血沒有白費,在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下,2010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北京十位民間藝術領域的頂級專家通過認真考評,一致同意命名樟樹市為“中國剪紙藝術之鄉(xiāng)”。

作者:李友元     責任編輯:張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