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風采

一位老民進人的桑榆晚情

——記民進會員、吉大二院退休教授陳學奎

發(fā)布時間:2016-09-26  來源:民進吉林省傳媒聯(lián)合支部

放大

縮小

  2016年9月下旬的一天,一個并非專業(yè)領域的團隊來到了農(nóng)安左家山遺址,實地感受這片土地悠久的歷史,他們中有歷史和民俗領域的專家,有長春地方歷史的愛好者,更有普通市民。將這些人組織在一起的,是一位名叫陳學奎的老人。今年72歲的陳學奎因愛好長春歷史、致力于保護老建筑、組織踏查長春團隊而被媒體和長春市民熟知。而他的本職工作,卻是一名醫(yī)生,無比諳熟的地方歷史文化,僅僅是他的“第二專業(yè)”。

  從20年前,開始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打算,接觸長春地方歷史開始,20年間,陳學奎為探究民間歷史文化走過的路,已經(jīng)超過了大多數(shù)專業(yè)的學者;他搜集到的地方歷史的文獻書籍,承載一代人記憶的老物件兒,也堆滿了家里的每個角落。從一時的興趣到長久的堅持;從可以觸摸到的近現(xiàn)代歷史,到久遠的考古學文化;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從城市的街頭巷尾到周邊的村屯民宅,一件并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收益的事情,陳學奎一干就是20年。是什么,讓這位老人的精力如此旺盛?走近他,了解他,你會深深地感受到,他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所懷的那份深情。

結緣“第二專業(yè)”

  陳學奎是吉大二院退休教授,退休前,他恪守本職,兢兢業(yè)業(yè),曾是吉林省最早的多點執(zhí)業(yè)醫(yī)生,始終堅持將三級醫(yī)院的技術經(jīng)驗帶到二級醫(yī)院,積極落實為基層群眾服務,常年堅持與同事一起到邊疆哨所為官兵、師生服務。退休后,他仍在兩家醫(yī)院出診,無論是退休前還是退休后,他都堅持以患者為先,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醫(yī)德,使得他備受學生尊敬和患者愛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陳學奎已邁入天命之年,熱愛生活的他開始考慮退休后的生活,為了讓未來的日子更加豐富多彩,他想完全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尋找一個“第二專業(yè)”,作為今后的研究方向。原本對城市歷史、建筑就懷有濃厚興趣的他,此時,受到了身邊的一個人對他的巨大影響,這個人便是陳學奎的老主任赫國志。

  赫國志是老長春人,家里上一輩有人在偽滿洲國政府工作過,對老長春的歷史有一定的研究。他經(jīng)常把自己收藏的資料借給陳學奎看,這更增添了陳學奎對長春歷史的興趣。從此,一個嶄新的領域展現(xiàn)在他的面前,他開始以極高的熱情實地踏查、搜集資料、與其他歷史愛好者交流。那段時間,只要一有空閑,陳學奎就騎著自行車穿行在老城區(qū)的大街小巷,尋找歷史遺跡,探訪歷史見證人。他利用業(yè)余時間,或騎車、或步行,走遍了長春的每個角落,結合資料,他手繪了人民大街建筑長卷和伊通河長卷,對兩岸的建筑、風物都有詳盡的描述。此外,還還收集老街路門牌,到長春的每個舊書和舊物市場去尋找資料和感興趣的物件兒。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都是值得傳承下去的東西。

  一直到今天,70多歲的陳學奎還經(jīng)常騎自行車到郊外的村屯去走訪。多年來,陳學奎都不記得自己弄丟了多少輛自行車;有時,由于過于投入,他甚至忘記將車停在哪里。那個階段,陳學奎結識了于祺元、曹保明、邊家大院后人邊文鴻等一大批專家、學者、民間歷史愛好者以及歷史見證人,這為他后來組建踏查長春團隊奠定了基礎。

八年風雨踏查路

  陳學奎在踏查中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他對長春城市歷史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在這一過程中,他還結識了越來越多的同好,其中,就有長春著名的邊家大院的后人邊文鴻。在一次交流中,邊文鴻對陳學奎說,長春市有這么多專家學者、業(yè)余研究者和普通市民對城市歷史文化感興趣,為什么不成立一個團隊,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博采眾長,相互促進,更好地挖掘歷史、傳播文化呢?這個建議對陳學奎產(chǎn)生了很大的觸動,當時已經(jīng)是民進會員的他,爭取到民進長春市委會對這一想法的支持,同時,他又和長春地方志的專家、文化民俗方面的專家學者取得聯(lián)系,在2008年正式組建了踏查長春團隊。

  2008年,以召開百年人民大街座談會為起點,踏查長春團隊正式踏上了用腳步丈量城市歷史的行程。從那時起到現(xiàn)在,團隊走過了8年的歷程,其間組織過30余次踏查活動,足跡遍布長春老城區(qū)的各個角落。2009年,對長春市大馬路沿線老建筑的踏查,對長春商埠地的歷史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對曾經(jīng)的商鋪、銀行、劇場、茶園、廟宇﹑書院﹑官衙﹑大院等地標進行確認;2010年對“滿鐵附屬地”進行踏查,足跡遍布人民大街、西廣場等地;2011年對“中東鐵路附屬地”、辛亥革命早期遺址和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春建立黨組織初期遺址等進行踏查;2012年的踏查對象包括偽滿洲國中央銀行舊址、國都飯店、豐樂劇場、東本愿寺、日本關東軍司令官邸以及新民大街偽滿建筑等;2013年踏查了一汽集團、朝陽寺(關帝廟)原址、黃瓜溝小別墅遺跡和吉長鐵路長春站歷史街區(qū)等; 2014年踏查了老拖拉機廠、柴油機廠原廠址、長通路清真寺、沙俄領事館、長春電影制片廠舊址等地;2015年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為主題組織踏查活動,足跡遍及南大營陳列館、東北軍保衛(wèi)長春的戰(zhàn)場遺址等,此外還進行了金代完顏婁室墓遺址踏查;2016年踏查伊通河流域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遺跡、一汽生活區(qū)建筑、農(nóng)安左家山遺址等……

  踏查團隊從第一次活動起,就有著不成文的規(guī)矩:沒有報酬、全憑自愿。團隊成員參加每次活動,都要自己負擔車費、餐費,遇到路程特別遠的情況,會由民進長春市委員會提供車輛等支持。而每次踏查之前,陳學奎和幾名團隊骨干都要在事前做大量的工作,確定踏查主題和地點、查閱資料、實地踩點,多數(shù)時候還需要提前幾個月聯(lián)系向導和建筑使用單位,遇到對活動不理解、不支持的情況,還需要做大量的協(xié)調工作。走過艱難的8年,團隊成員憑著對長春歷史文化濃厚的興趣和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走訪和嚴謹?shù)奶接懬笞C,在完善傳統(tǒng)史料、開展文物保護、普及歷史知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先后出版《百年大馬路》《長春滿鐵記事》《長春中東鐵路記事》等書,這一過程中,也使得長春的歷史更加豐富、完善和生動。

城市歷史文化的捍衛(wèi)者

  踏查長春團隊的參與者,除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外,大多數(shù)是和陳學奎一樣,懷著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熱愛來參與活動,他們對長春的街路、建筑,有著濃厚的情感。而隨著時代車輪的滾滾前行,越來越多的老建筑被拆除,留存下來的城市建筑越來越少。對此,陳學奎和踏查長春團隊要做的不僅是踏查和了解一條街路、一座建筑的歷史,他們還主動承擔其保護城市老建筑和城市文化的職責。

  在2013年底的一次踏查中,團隊成員得知當年侵華日軍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當時的長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后被列為吉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本愿寺舊址遭到破壞,一家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在修建臨時售樓處的過程中,導致其屋頂?shù)忍幨軗p嚴重。團隊成員與該公司交涉不成,立即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呼吁制止該公司對文物的破壞行為,引起媒體和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事件最終引起國家文物局和省市有關部門的極大重視,該公司被責令限期拆除違章建筑,并被處以罰款。在2015年金代完顏婁室墓遺址踏查中,團隊成員發(fā)現(xiàn)馱碑獸被劈成三塊,其他文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很快形成《關于對金代完顏婁室古墓群就地修繕和保護的建議》,通過民進長春市委員會報送至有關部門,得到了積極的回復。在今年啟動的伊通河改造工程之前,長春市規(guī)劃部門還特邀踏查長春團隊成員為城市規(guī)劃建言獻策。

  隨著踏查長春團隊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團隊的意見越來越被重視。踏查長春團隊在民進長春市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不僅積極組織踏查,還致力于搭建民間歷史文化交流平臺。除了邀請專家、學者、歷史愛好者召開與實地踏查活動相關的研討會、座談會以外,他們還舉辦各類史料展覽、相關專業(yè)培訓、歷史見證人交流等,不斷探索活動形式,豐富社會職能,為長春歷史文化研究的發(fā)展出力。在舉辦展覽方面,他們做了很多嘗試,比如2015年在和平大世界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實物圖片展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由團隊成員姜東平、李之吉分別擔任主講人的口述史培訓、歷史建筑保護培訓等,也為搶救發(fā)掘長春歷史、保護文物建筑起到了傳播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作用。此外,他們還組織歷史見證人與媒體互動、交流,為城市歷史增添了大量生動而珍貴的史料。2015年,他們還成立了微信群,每兩周舉行一次專題討論,使專家、學者和歷史愛好者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和便捷。

  8年來,踏查長春團隊在實地踏查的基礎上,一直不斷創(chuàng)新,嘗試用更加豐富的形式發(fā)掘、完善和傳播城市歷史文化。與此同時,團隊自身建設也在不斷加強。穩(wěn)定成員從最初的十幾人增加到如今的60余人,而且獲得了吉林大學副校長吳振武教授等著名專家、學者的支持,為團隊擔任顧問。與此同時,已到古稀之年的組織者陳學奎也非常重視團隊建設,它選擇對長春歷史有興趣、熱愛長春歷史的年輕人來組織活動,著力培養(yǎng)他們,希望團隊能傳承下去。

  作為民進會員的陳學奎,是民進長春市委參政議政專委會主任,是長春市政協(xié)委員。他提交給民進和政協(xié)的提案,不僅有歷史建筑文化的保護。多年來,走遍了長春大街小巷、郊區(qū)村屯的他,深入了解基層百姓生活,他積極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獻策,所寫上百篇提案和社情民意,內容涉及教育、民生、農(nóng)業(yè)、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環(huán)境保護等方方面面。由于滿腔的熱情和出色的參政議政能力,他幾乎每年都是省市民進的先進會員,多次受到長春市委、市政府、市政協(xié)的表彰。2015年,他更是被評為全國民進先進個人,到北京接受表彰。

作者:趙娟     責任編輯:張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