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xué)

劉光菊:《鳳躍龍門 》

發(fā)布時間:2013-07-12  來源:

放大

縮小

  躍過龍門,真就成龍成鳳了嗎?無從考證,但不妨一試??晌覀円侥睦锶ピ嚹??民俗中,“鯉魚跳龍門”之說,通常是活躍在人們的心口傳說中,流傳于古老的歷史長河里——拼盡全力越過龍門的勇者鯉魚,即刻在電閃雷鳴中穿云破霧,天火燒其尾,神奇地變化成龍。具傳,一年中跳過龍門的鯉魚不超過七十二條。古代科舉時代,把名提金榜的人叫躍上龍門,故有“一登龍門,身價十倍”之贊! 

  而我這位專門“描龍畫鳳”之女,又恰生肖屬酉雞、寓為鳳,出生在京城邊一座有鳳凰城之譽的小城里,佛門法號為“勝鳳”居士,此生與鳳有天緣。在這一年的早春二月里,受命運之約,從京城踏上我國西南邊陲,素有春城之稱的云南省昆明市。蹬城西郊山脈,有“睡美人“美喻的西山之巔,觀矗立在千仞峭壁的鳳凰巖上的龍門石窟群,躍龍門一式身手,看是否可真成龍成鳳?!?/p>

  然而,曾幾何時,此座自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鑿,至咸豐三年(1853年)先后竣工的石窟雕鑿群的落成,記載著多少開鑿者貧窮道士吳來清一錘一鉆打開頑石的含辛茹苦,和民間能工巧匠的心酸往事與傳奇故事?。 ?/p>

  與西山“睡美人”相依相伴,山腳下,奔流不息的滇池水,在默默向時光老人訴說歷史長流中的故事。我們在龍門石窟內(nèi)看到的居中位魁星神立像時,可見其左手橫身擒龍,右手高懸執(zhí)筆,右足踏雙翅鰲頭,左足后蹬起斗,彩帶飄逸,形象生動,出神入化??尚C處在于魁星高懸于右手中所執(zhí)筆的筆頭兒不現(xiàn),它哪里去了呢? 

  傳說中,當(dāng)年上山雕龍門石窟神像的工匠,在浩繁的原生巖石雕刻中,歷經(jīng)無數(shù)日月,耗盡數(shù)度春秋;而一直苦等在家鄉(xiāng)與之相愛的姑娘,日思夜盼,整日以淚洗面,相思的淚水匯流成河,流成五百里滇池水,思盡最后一息氣力,長眠于西山腳下,靈魂飛入西山上勞作的愛人身旁;此情感天憾地,至始西山山脈化成一座仰天長臥的“睡美人”,去與她心愛的人長相廝守……而石窟內(nèi)正在緊鑼密鼓雕致神像的工匠,即將竣工之際,剛好雕到魁星右手執(zhí)筆的筆頭兒最后一鑿時,忽聞噩耗傳來,他內(nèi)心深愛著的姑娘,因思念他過度而哭干了眼淚,至使思念的淚水流匯成綿源的滇池水,長眠于西山,靈魂飛來與他相伴,又至使西山山脈化成一座仰天長臥的“睡美人”時,他心頭巨痛之下,一鑿將魁星神像右手執(zhí)筆的筆頭兒鑿飛,功敗垂成!便縱身跳入山下汩汩流淌的滇池水中,去投入到他心愛姑娘的懷抱里,與之團聚,留下這千古之述…….?!?/p>

  站在鳳凰巖前的石窟下,仰望石窟前浮雕“彩鳳銜書”展翅飛于峭壁之上,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令人心頭震撼,故此稱為“鳳凰巖”!從豎立在“鳳凰巖”的石碑上可尋古跡記載,云:“鳳凰巖又稱舊石室……中國古代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蚩尤征風(fēng)召雨,吹煙啼靈,黃帝師入大迷,王母命九天玄女授靈寶、五符五勝之書。黃帝遂滅蚩尤,平定天下,河曼海清,儀鳳起舞,百鳥朝鳳,九天玄女即鳳……石室南巖刻有明末傅宗龍草書:“一徑飛紅雨,千林散綠蔭?!薄?/p>

  不知即為鳳的這位九天玄女與而今我這身落凡間的鳳女有何潛在相連? 

  而這神奇之境中的“天達(dá)閣”旁,靜立著一座神秘的彩雕“龍門”,上檐正中嵌有石珠一枚,從古老的傳統(tǒng)風(fēng)水學(xué)上看,定有“龍珠”、“龍穴”之意,越過之,定有深遠(yuǎn)之意味。真有“躍龍門”成龍成鳳之寓嗎?心愿如此。我伸手觸及上去,仿佛與其信息接通,我這自認(rèn)與鳳有天緣之人,便毅然縱身一躍,望此為——鳳躍龍門,可謂出神入畫——身價大增 “神功”矣! 

  作者簡介: 

  劉光菊,筆名菊子。女。河北唐山人。民進會員。1987年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作家班。1975年參加工作。先后做過裝卸工、講解員、黨委秘書、編輯、記者、電視制片人、文化公司總經(jīng)理等?,F(xiàn)為自由撰稿人,河北省美協(xié)會員,北京齊白石藝術(shù)研究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員。198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發(fā)表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xué)、新聞報道等200余萬字。著有長篇小說《生的延續(xù)》、《夢想成真的女人》、《獨身女友的聚會》、《逃女》、《逝女》,文集《孤獨的玫瑰》、《破譯命運密碼的女人》、《齊白石藝術(shù)大師人生剪影》,長篇攝影文集《一個女作家的生命檔案》,主編書畫文集《中國龍》,影視劇本《飄在廢墟上的黨旗》、《特殊普法演出隊》、《新愚公》等。另有龍鳳書畫作品若干。

(責(zé)任編輯:張禹)

作者:     責(zé)任編輯:zh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