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任銘善先生的一封信
閑閱上海朵云軒2015年印行的《鐘泰友朋信札》,至其弟子任銘善教授關(guān)于薪水的“發(fā)放”與“致送”的一通,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大為感慨:
讱齋夫子座右,前日手諭即轉(zhuǎn)示石翁,此事諒不需再談矣。近年大學已成大牙門,往者生初入浙大,見校中通知領(lǐng)薪水貼子有“發(fā)放”二字,心甚訝之,即拒不肯領(lǐng)取。逾月,校中疑不應聘,屢相趣請,乃具告以故,自是遂改為致送。彼時人習不為怪,反怪生之迂傲也,今既徒以俸給為養(yǎng),又以一唱百嗤,雖有不當意,亦捫舌而已,而有時仍不免以多口為罪也。
任銘善(1912-1967),字心叔,江蘇如皋人。1935年畢業(yè)于之江文理學院國文系,先后任教之江大學、浙江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49年后任浙江師范學院教授、副教務長,杭州大學教授,曾任民進浙江省籌委會委員、省政協(xié)委員,著有《禮記目錄后案》《漢語語音史概要》《古漢語通論》(與蔣禮鴻合撰)《無受室文存》等。1960年代參加《辭海》修訂,為語詞部分主要撰稿者,多著勞績。
鐘泰(1888-1979),字讱齋,號鐘山,江蘇南京人。曾留學日本,民初曾入皖督柏文蔚幕,并一度出任廣東博羅縣長。歷任之江文理學院(之江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教授,大夏大學文學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光華大學教授。1951年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著有《中國哲學史》《國學概論》《荀注訂補》《莊子發(fā)微》等。
任銘善信中所言其初入浙大之時,當是1943年到浙江大學龍泉分校(浙大因避戰(zhàn)亂,大部分內(nèi)遷貴州湄潭一帶,文學院則遷浙南龍泉山區(qū))任教之初。寫信的時間,詢其哲嗣任平研究員,認為約在解放前夕;再請教曾整理發(fā)表過《任銘善致鐘泰信札》的復旦大學吳格教授,則認為可能在解放初。想當初因“發(fā)放”而拒領(lǐng)薪水,時人雖以為怪,但校方畢竟尚有尊師待士的雅量,為改“致送”,孰料不數(shù)年間,他也只能“捫舌而已”,自是感慨憶往。而之所以感慨憶往,也在于任先生一以貫之的耿介自持。據(jù)他的學生施亞西在《悠悠歲月,緬懷任師》一文中說,任先生自持甚嚴,不僅治學惜陰如金,對金錢財物取舍也極為嚴格。他當年初到浙大,本可向?qū)W校領(lǐng)一千元路費,還可向教育部申領(lǐng)學術(shù)研究費,但他都沒有領(lǐng)取。亦師亦友的夏承燾先生問他為什么不去領(lǐng)?他說還不需要。夏先生聞之大感慨:“那些妄取不義之財?shù)娜?,聞心叔耿介之操,能不愧死!?/p>
而因此引出的一段師友風義,更是令人感動。曾受業(yè)于任銘善的王元化先生在《記任銘善先生》中說,任銘善反右后身陷逆境,又患重病,雖仍勤于治學,但大多數(shù)不能發(fā)表,夏承燾先生便慨然署上自己的名字拿去發(fā)表,以便獲取稿費交任先生貼補家用,為此多次遭到批斗。以故,任先生臨終前曾說:“我死了,夏先生可以少一條罪名了?!?/p>
這種狷介自持,任先生在《無受室文存·說“狂狷”》中曾有夫子自道:孔子不得中行,必也狂狷,孟子說“隘與不恭,君子不由”,都是守約近狷的。并在舉了方孝孺、顧炎武的例子后說:“沮、溺、晨門、荷莜、接輿諸人往矣,但方正學、顧亭林的學問品節(jié),尚昭昭在我們眼前,他們所得力于孔孟之處,正是我們所應當理會的。”其實這種耿介自持,也備受有道之士的推崇,如王季思先生在懷舊詩中說:“大地妖氛起,文壇禍水深。一生負此友,廿載不通音。耿介誰能及,鋒芒我獨欽。龍吟風雨夜,回首淚沾巾。”(上引詩文均見杭州市政協(xié)文史委編《文心梅韻:任銘善先生紀念集》,杭州出版社2014年版)